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專題報道——山東特色作物農藥登記獲進展,濱農科技14個冬棗農藥產品申報登記發(fā)布時間:2017-08-29 09:32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 冬棗是山東的主要特色農作物之一,現山東種植面積80多萬畝,山西、陜西、河北等省種植總面積近100萬畝。冬棗鮮食可口,但至今沒有一個農藥使用產品登記,這給冬棗的科學用藥、產品質量帶來極大的隱患。因此,山東省農藥檢定所組織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冬棗用藥登記試驗,財政補助20萬元,企業(yè)投資300多萬元,對14個農藥產品進行了登記試驗。 6月6日,山東省農藥檢定所在濟南組織召開特色農作物—冬棗上使用農藥登記專家評審會。會議專程邀請了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藥政、殘留、藥效、CCPR等部門的農藥登記評審專家,對我所組織的冬棗用藥登記聯合試驗資料進行集中評審。會議由吳亞玉副所長主持。會上,楊理健所長介紹了山東省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用藥登記聯合試驗工作進展情況,著重報告了山東省冬棗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和冬棗用藥登記聯合試驗取得的成效。經過質詢、答疑、會商等環(huán)節(jié),專家們認為全部14個農藥產品基本符合小宗農作物用藥登記政策要求,建議由相關企業(yè)集中申報產品進行農藥登記。這為調動企業(yè)積極性,整體解決特色農作物用藥問題探索了新路子。 近年來,山東特色農業(yè)和“一村一品”發(fā)展迅猛,已經成為山東農業(yè)升級轉型和農民就業(yè)增收的重要途徑。但特色農業(yè)涵蓋的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普遍存在沒有登記農藥可用的難題,造成了生產中亂用藥、錯用藥,而且由于沒有進行農藥登記試驗,也就沒辦法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難以判定農藥殘留是否超標和農產品質量是否合格。山東省農藥檢定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山東省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用藥登記工作方案,牽頭組織農藥生產企業(yè)開展農藥登記聯合試驗,并積極爭取省財政資金扶持和農業(yè)部登記政策優(yōu)惠,力爭盡早解決無登記農藥可用的難題。省財政已連續(xù)4年累計補助資金440萬元,帶動吸引企業(yè)資金600余萬元。山東省先后在韭菜、冬棗、大姜、櫻桃、金銀花等五個作物上組織開展了農藥登記聯合試驗,篩選了70個產品針對20多種病蟲草害進行登記。目前,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3個農藥品種的產品已獲得韭菜用藥登記證。這些產品防治效果顯著,使用安全,在解決生產問題的同時,也能保證農產品質量。浙江、江蘇每年分別由省級財政安排800萬元、250萬元用于本省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用藥登記試驗。相比浙江、江蘇兩省,山東省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草藥等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品種更多、種植面積更廣、產量更大,仍需加大投入,持續(xù)推進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用藥登記試驗,率先解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經濟效益好作物上的用藥登記,最后逐步普及到所有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徹底解決山東省小宗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無藥可用的問題。 |
||